狼疮免疫干预治疗或有新策略2021-4-22 编辑:采编部 来源:互联网
导读:
国际期刊《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研究所沈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
国际期刊《自然·通讯》近日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研究所沈南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阐明了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为特异性免疫干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沈南介绍,大量研究提示,遗传和环境因素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密切相关。比如,在患病人群中,同卵双胞胎的发病概率要远远大于异卵双胞胎。因此,对决定遗传的基因组功能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 在人类基因组中,非编码序列占据99%,但这些非编码序列并不是没有功能的。比如,增强子作为非编码序列的一部分,决定了基因能在哪一种细胞中表达以及细胞分化的命运。有趣的是,遗传发现的狼疮遗传易感位点大多位于非编码区,而且位于增强子区域。研究人员猜想位于增强子区域的疾病易感位点可作为一个标签,提示基因组中哪些疾病易感位点是有功能的,哪些调控区域能够参与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 研究人员发现,定位于基因间的rs2431697所在的增强子,通过特别的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单核细胞内特异性参与调控miR-146a表达。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进一步通过CRISPR激活系统导入狼疮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可以靶向作用于遗传易感位点所在的增强子来特异性升高单核细胞内miR-146a的水平,从而有效阻断狼疮患者干扰素通路的异常活化。(特约记者袁蕙芸 通讯员叶佳琪) 关键词: 本文为【广告】 文章出自:互联网,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推荐产品
经典回顾
|
||
|
Copyright @ 妈妈说 - 妈妈说育儿网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